养殖宝典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998-2399
电话:
0898-65900372 67440992 
67440993 13519881663 
13876006683 13518818238
传真:
0898-65780928 
华南办:
0756-5516139 13318970122
网址:
www.jva101.com 
(中文实名:卓越水产)
E-mail:
h1nzhuoyue@126.com
养蟹技术 
河蟹养殖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三)
作者:小编 日期:2022-01-23 点击数: 

关键控制技术五 保健养螺

1.放养螺蛳的意义

  螺蛳价格低,来源广,蟹池中投放螺蛳可降低养殖成本、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养殖成蟹,适时适量投放活螺蛳,任其自然繁殖,能有效降低池塘中浮游生物含量,净化水质、维持水质清新;螺蛳不但稚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利用率较高,是河蟹最喜食的理想优质的鲜活动物性饵料, 又能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的,富含活性蛋白和多种活性物质的天然饵料,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但须谨记:螺蛳是虫病菌或病毒的携带和传播者,因此,保健养螺是健康养蟹的关键。

2.如何优选螺蛳

  ①要求个体较大,贝壳面完整无损,受惊时螺体能快速收回壳中,同时盖帽能有力地紧盖螺口,螺体无蚂蟥等寄生虫寄生。

  ②壳嫩光洁,壳坚硬不利于后期河蟹摄食。

  ③投放螺蛳应选择气温相对高的晴好天气,不宜在寒冷结冰天气,避免冻伤死亡。

  ④引进螺蛳,避开血吸虫病易感染地区。

3.螺蛳的放养

分三次放养,总量在800~1200斤/亩。投放时应先将螺蛳洗净,用百安威加200倍水稀释后对螺体消毒,然后把螺蛳放在新活菌旺200倍的稀释液中浸泡1个晚上。投放螺蛳应以母螺蛳占多数为佳(田螺为雌雄异体,母螺左右两触角头相同,而雄螺左右两触角头不同,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一般一冬龄性成熟,卵胎生,繁殖季节为每年3~10月)。

  投放螺蛳前1天,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5亩,改善底质,活化淤泥,给螺蛳创造良好的底部环境,减少螺蛳在池塘中所携带有害病菌。三天后用健草养螺宝(1桶用8~10亩)肥育螺蛳,增加螺蛳肉质质量和口感,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增强体质。

    第一次放养:放苗后,投放螺蛳100~200斤/亩,量不宜太大,如果量大水质不易肥起来,易滋生青苔、泥皮。

    第二次放养:清明前后(4~5月间),投放400~500斤/亩,在循环沟里少放,尽量放在蟹塘中间有水草的板田上。

    第三次投放:6~7月份放养200~300斤/亩。最好放养仔螺蛳,更能净化水质,利于水草生长。到了6~7月螺蛳开始大量繁殖,仔螺蛳附着于水草上,仔螺蛳不但稚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利用率很高,是河蟹最适口的饵料,正好适合河蟹旺长的需要。

4.保健养螺

  ①增强螺蛳的营养适口性:视水质情况,定期按8~12亩将健草养螺宝1桶和特力钙1包混合泼洒。

  ②高温季节,每5~7天按3~5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控制虫病毒和病菌在螺蛳体内的寄生和繁殖,减少病原携带和传播。


关键控制技术六  健康养护底质和水质

  “河蟹养殖,溶氧是核心,健草是基础,培藻是前提,护水是关键,养底是重点”。水质、底质、水草、藻相、溶氧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因此,养水、护草、改底、培藻协调管理很重要。要想养好活爽的水质,必先培出优良的藻相和健壮的水草。要想水色藻相稳定,底质的改良和养护不可麻痹大意。

河蟹养殖的环境要求:

   1.水温:河蟹是变温动物,水温在18~28℃时生长较好,超过这个范围或短时间水温剧变,会影响其生长,导致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大量死亡

   2.溶氧:是水产动物的生命线,溶氧不足会影响摄食和生长,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严重缺氧还会造成河蟹死亡;河蟹耐低氧能力差,一般要求5mg/L以上,至少要保持4mg/L以上。

   3.pH值:河蟹适宜在7.5~8.5的中性或弱碱性的水体生长。当pH低于6或高于9时,会使病原大量繁殖或抑制河蟹的活动,影响其正常生长。

   4.盐度:河蟹养成期要求在淡水中生活,盐度过高,会抑制生长,导致疾病、早熟或死亡。

   5.空间:河蟹有占地盘穴居及相互残杀的习性,水体大,相对密度小,相互残杀机会就小;饵料丰富,水体自我调节能力好,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幼蟹蜕壳与水位深浅相关,太深会影响蜕壳及生长,太浅时水温水质易变,影响成活率。

   6.水草: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提供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饵料,增加溶氧,降低氨氮,改善水质。水草是否丰盛,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河蟹的成活率。

   7.底质:池底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健康,池底富营养化,水质容易恶化,为有害菌和病原入侵感染提供了条件。

   8.水质:河蟹生长要求水质清新肥爽。前期(2~4月份),水质肥而爽,透明度20~40cm,利于水草生长;中期(5~6月份),透明度40~50cm;中期(7月份以后),是河蟹对水质要求最高的时期,透明度在50cm以上,水草要干净。合理使用卓越产品,可以为河蟹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使水中藻相、菌相、水草、螺蛳、浮游动物五者合理平衡。

(一)水质的养护和稳定

水质的好与坏,优良水质稳定时间的长与短,取决于水草、菌相、藻相是否平衡。三者共生于水体中,就像一个三角架一样,缺任何一边都不会牢固。水体中缺菌相,水质不稳定,缺藻相,水体易泛浊(水中悬浮颗粒多),缺水草,河蟹就好像少了把“保护伞”,所以养一塘好水,必须适时定向护草、培藻、补菌。

    养殖全程,只要天气晴好,每7~10天按8~10亩将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旺1瓶(或黑金神1包)加水浸泡2小时后全池泼洒,水质一直保持得肥活嫩爽,即使到了养殖中后期,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沼气)等有毒有害物质很低或基本就没有。因为水体在六抗培藻膏新活菌旺(或黑金神)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了菌相和藻相的共同平衡,有毒有害物质也就会被藻类和有益微生物很好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长效稳定水质,消除和防控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质,还能防倒藻、抗应激,防泥浊,稳定pH。

(二)危险水色的防控和改良

    到了中后期,我们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中后期不用追肥,因为有大量的有机物沉于塘底,它们是种植水草、藻类很好的肥料。其实不然。水草、藻类对营养的需求有其特殊的个性,除氮、磷、钾外,还要补充一些必须的微量元素。中后期塘底的有机质除了耗氧腐败底质外,对水草、藻类的营养作用不大,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它作为促进水草、藻类生长的营养。

    下面列举养殖过程容易发生并对河蟹造成危害的几种危险水色供大家识别,并提供一些改良的经验和办法:

  浓绿浑浊:(又称蓝绿或暗绿水)该水色表面有时会产生一些漂浮物,水体中存在大量悬浮颗粒,水面呈现油污状,水质浓浊、色死、粘滑,泡沫拖尾难消失,这说明有害藻类的浓度大,并开始死亡。下风处泡沫堆积的表面有明显污物粘附,伴有腥臭味,增氧机打起的水为暗绿或暗蓝绿色。这种水质中的河蟹减料明显,活力衰弱、蟹体瘪瘦。

对策:排换水15cm左右,泼洒绿康露每瓶2亩,第二天上午按3亩用1瓶解毒超爽解毒,2小时后按4亩用金池安1包+藻健康2包泼洒,傍晚时泼洒降解灵纳米氧,两天后用六控底健康改底后酌情泼洒健草养螺宝

暗黄色:该水色以甲藻为优势种群。由于池中存积的有机物被有害生物分解,底质酸化、pH值下降引起,属致病水质。

对策:泼洒绿康露,两天后引进3~5cm的含藻新水,用解毒超爽解毒,然后按8~10亩用黑金神1包浸泡1夜后于第2天上午配合健草养螺宝1桶泼洒,两天后用六控底健康改底,并用新活菌旺稳定水色。

    白浊色(又称乳白水):水中有害微生物和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纤毛虫过剩繁殖,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水中的有机碎屑较多, 属致病水质。对策同“暗黄色”。

    青苔、泥皮、丝状藻:池中青苔大量繁殖对蟹苗成活率和养殖效益影响极大。青苔在蟹池蔓延的原因:①水位浅和光照强。水草发芽期和早期,为保证水草获得足够的光照发芽和生长,养户通常将水位控制在10~20厘米。长时间保持较低水位,导致青苔暴发。②水源带进青苔。进水时,水源中的青苔随水流进入池塘并大量繁殖。③大量施肥。养殖户发现水草长势不理想或发现已有青苔,大量施无机肥或农家肥肥水,施肥后青苔生长加快,直至全池泛滥。④过量投喂。养殖过程中投料过多,剩余饲料沉积池底发酵引起青苔孳生。⑤清塘不彻底。若上一年蟹池发生过青苔危害,第二年养蟹前又未清塘或晒塘,则青苔发生率很高。此外,过量施用碳酸氢铵、磷肥和未经发酵的有机肥使蟹池生态受到破坏,或在移植水草时将青苔带入蟹池,均会造成青苔泛滥。

青苔发生后,为了保护水草,不能滥用硫酸铜及含除草剂类药物,如人工捞除又会加快青苔扩散,因此控制青苔重在预防。

对策:①种植水草和放养蟹苗前干塘曝晒1个月以上;②清塘时每亩蟹池用生石灰75~1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③消毒清塘5天后,须用黑金神粉剂活菌旺进行生物净化,消除青苔和泥皮,消除养殖隐患;④种植水草后采用低水位催芽,随着水草生长及时加高水位;⑤施用不含动物粪肥的酵素钙肥和全水溶性的六抗培藻膏;⑥合理投喂,防止饲料过剩,饲料必须保持新鲜。

黄泥色(俗称泥浊):源于蟹塘底质老化,底泥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丧失生物活性,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泥浊,极其难调。养殖户大多采取聚合氯化铝、硫酸铝钾等化学净水剂处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使泥浊水的处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泥浊→聚合氯化铝等→泥浊→聚合氯化铝等。近两年来养殖形势在全国来说一年更比一年难,与有些养殖户不理性的用药,导致养殖环境恶化不无关系。泥浊水质要耐心渐进处理:①引进10cm左右的含藻水源;②全池泼洒绿康露(1瓶3亩);③第二天用解毒超爽解毒;④解毒3小时后,按8~10亩.米将特力钙1包+六抗培藻膏1桶混合泼洒;⑤待培起水色后,再用新活菌旺+六抗培藻膏以稳定水色。

    一旦遇到泥浊水确实难调或无法调好时,要有平和的心态。经我司多年来跟踪总结,遇到泥浊水,按增氧解毒的养护思路顺势而为(先用纳米氧(或净水王)每瓶配20公斤沸石粉用3亩增加底氧或解毒,再按5亩.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降解灵2包养护水质),河蟹成功上市的例子很多。  

分层水:有水体表层呈带状或云团状水色的分层;有水体上层水浓、下层水清的分层;有水体表面洁净、中下层混浊的分层。分层水质容易导致溶氧分层、pH值分层、盐度分层。主要是因气候恶劣、底质恶化、气压低、用药施肥不当、水面张力大、水体上下层交换能力差,微生态循环受阻或被破坏而引起。出现分层水的蟹池因溶氧不足,常有河蟹爬坡、蜕壳不遂等现象发生。

对策:如气压低或阴雨天前后,泼洒降解灵消除水面张力,促进恢复水体上下层的生态循环;第二天解毒超爽全池泼洒,2小时后按6~8亩.米将黑金神1包+金池安2包+藻健康2包混泡后泼洒可有效解决水体分层。

    油膜水:起因:①水质、底部恶化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大量浮游生物死亡,尤其是藻类大量死亡,在下风口水面形成一层油膜;②大量投喂冰鲜野杂鱼、劣质饲料,残饵等物质漂浮在水面上;③水草腐烂、霉变产生的烂叶、烂根;岸边垃圾等漂浮在水中与水中悬浮物构成一道混合膜。

  对策:①巡塘时,关注下风口,及时打捞烂草、垃圾等漂浮物;②排换水5~10公分,用六控底健康(1包4~5亩)全池泼洒,改良底部,消除有毒物质,2小时后用纳米氧(1瓶4~5亩)全池泼洒,破坏水面膜层。③两天后用解毒超爽解毒,再按8~10亩用健草养螺宝1桶+黑金神1包修复水体,强壮水草,净水水质。

   蓝藻水:

   特性:蓝藻喜高温、强光、静止的淡水水体,尤其是水体中有机质丰富、水底富营养化时易产生,在缺氮环境其它藻类不能生活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蓝藻素,所以有蓝藻的池塘呈现的颜色多为翠绿色或蓝绿色,并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口)浮有一层翠绿色的膜,光照下呈绿色油漆状。值得警惕的是:蓝藻初起时,池水呈鲜艳的翠绿色,许多人会误认为是良好的水色而不采取措施,等到下风塘角处积聚像绿油漆一样的水华时,才知道已经滋生蓝藻,若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漫布全塘,蓝藻能产生毒害严重的硫化氢和羟胺,故在下风处气味腥臭难闻,而蟹的鳃部很容易附着蓝藻,蓝藻分泌的毒素被河蟹摄食后会引起肠炎、中毒,脱壳时引起大量死亡,若拖延处理会引发病毒性疾病,以致全池绝收。

   预防:

  ◇ 清塘时因老塘留有大量蓝藻的“种子”沉积底泥,因此要彻底清淤,健康清塘,生物净化环节不容忽视,及时用微生物分解消毒杀死的蓝藻尸体,消除隐患;

  ◇不用含蓝藻丰富的水源;

  ◇施基肥慎用化学肥料,尤其少用磷肥,建议用酵素钙肥+六抗培藻膏

  ◇ 水浓、透明度低应及时用绿康露百安威纳米氧抑制蓝藻和其它有害藻类。

  ◇ 高温季节,合理投料,常拌喂清源酶解多糖排解藻毒素。

  ◇ 定期用黑金神+六抗培藻膏养藻护水,预防蓝藻、青苔、泥皮、丝状藻的滋生。

 处理:

  ◇ 处理蓝藻当天应减料,减少蓝藻赖以生存繁殖的养分;

  ◇ 白天抽排下风处表层水(含蓝藻)10cm,将绿康露(1瓶2亩)+沸石粉(5公斤/亩)全池泼洒;

  ◇ 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用3亩)解除蓝藻毒素,2小时后按5亩.米将经浸泡1夜的黑金神1包+克蓝2包+降解灵2包全池泼洒,培养鲜活藻相和菌相。

养殖实践中,因上述危险水质处理不当导致减产、绝收的例子很多;上述处理方法虽然比较麻烦,处理成本较高,但可以有效的防控排塘。

(三)养蟹重在养底

蟹对底质的要求:

河蟹是典型的底栖类动物,如长期生活在缺氧或低溶氧和底质污染的环境下,河蟹的活力会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生长。一方面,池底有机物的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并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轻者影响生长,造成河蟹规格偏小,重者导致河蟹夜间频繁上岸爬草、缺氧泛塘,甚至中毒死亡。另一方面,河蟹体色与池底环境密切相关,随着池底环境改变而改变。蟹池底质以黄色壤土为好,养出的河蟹与湖泊产出的相似,青壳白脐、金爪黄毛,肉质品味好;黑色底质养出的河蟹,甲壳灰黑,腹脐灰白并有黑斑,肉松味淡,商品价值低。定期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养护底质,不仅能避免河蟹上岸、上草、爬边、黑鳃、寄生虫害,而且水质清爽、底质洁净,溶氧充足,促进河蟹生长,降低饵料系数,青壳白脐,品质好、规格大、效益高。     

池底发黑发臭的原因:

  ①清塘不彻底,底泥有机污染物多;

  ②水位深,上下水体分层,池底缺氧;

  ③投喂过量,残饵粪便较多;

  ④老化死亡的藻类、水草、青苔及水生动物尸体积聚底部并腐烂发酵;

      ⑤经常用絮凝、吸附、聚合类产品调水改底,有机物被吸附沉积到池底。

一般情况下,池塘底质败坏,水草腐烂,重金属含量超标,河蟹易产生黑底板现象;如黑底板蟹长期缺乏营养,或营养达不到要求,渐渐会由黑底板发展为锈底板。

养水先护底: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通常人们是通过水质的变化再知道底质的变化,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病原通过塘底有机污染物生长繁殖,再通过水体扩散传播;因此,养水先护底。

改底的误区:1.经调查,市场80%以上的底改产品都名不副实,带有很大的投机性和欺骗性,如解毒底改净水底改、增氧底改、清凉底改、抗应激底改、大蒜素底改、补钙底改等等,绝大部分都是以大量的低质石粉加少量的化学产品混合而成,用了以后多絮凝或吸附沉积到塘底,形成“聚毒层”,表面上是水好了,实际上是底败了,表面上这类产品低价实惠,实际上后患无穷,代价难以估计。2.一旦发现底质腐败,发热发臭,蟹不正常,则心里焦虑无比,投放大量的底改产品,包括大量的微生物制剂,造成蟹耗氧和应激。

 提倡生物护底:采用微生物产品改良、养护底质和水质,是水产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定期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如黑金神(或金池安)配合六控底健康粒粒神,能充分利用复合微生物中各菌群的功能优势,发挥其协同作用,将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等影响底质变坏的隐患及时分解消除,不仅养护了底质和水质,而且控制了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扩散。注意“要养护底质”而非“改底”,要求在底质未变坏之前就定期用黑金神或六控底健康等及时清理底质,让底质一直处在良好的状态中。如果遇到底质变坏,也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将上述产品少量多次合理使用,使底质由坏到好是在渐变中(而非剧变中)完成。

    间接护底: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健长灵活性蒜宝、酶解多糖等微生态制剂,这些产品根据动物正常的肠胃菌群配制而成,在肠道内定植,利用益生菌代谢的生物酶补充河蟹体内的内源酶不足,促进饲料营养的吸收转化,降低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所以不仅能降低饵料系数,而且能从源头上解决河蟹排泄物对底质和水质的污染,节约养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