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控制技术三 优选鳝苗·保健养苗
种苗的好坏关系到养殖的成功率和增重比,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种苗来源于①目前养殖用苗大多是人工捕捞的野生苗种:用网捕鳝和笼捕鳝适于做鳝种。用电击鳝、钩钓鳝、鳝夹鳝、药捕法均不能用作鳝种养殖。不要从中间商购买鳝种,而要直接从捕捉户手中购买,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2天。②购买人工繁殖的优质鳝苗,以杂交繁殖的鳝苗为上。③采集野生黄鳝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捕获性成熟的亲鳝进行人工采卵和人工受精,然后进行人工孵化或自然孵化。
苗种选择:苗种主要集中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选苗最好选择规格整齐,条数在30~40条/公斤的苗。此外,最好选用深黄大斑鳝、土红大斑鳝、浅黄细斑鳝,不宜选用青灰细斑鳝、浅白色鳝、浅黑色鳝。
种苗选择分级:
一级:体色金黄或淡黄,花点大且明显,斑纹稀或浅,头较大,体形细长。此种苗摄食强度大,性格较为凶猛,生长速度快,增肉倍速高,最适宜网箱养殖。
二级:花点小,斑纹较稀。体色比前一种稍带青。这是2~3龄黄鳝的后代,生长速度较快,也可以养殖。
三级:体色青灰,灰白,乌色。花点密集,呈布眼状,斑纹如带,个体较小,体形粗短。此种苗适应性差,食量小,生长速度慢。可能受过农药危害或因环境不适、长期饥饿或干旱影响,此类种苗如果饲养不善,几乎不长。
手抓时感觉鳝体硬朗并有较大的挣逃力量是健康鳝;手抓即着,柔软无力,两端下垂者为不健康鳝。
鳝苗检测七法:
①目测法:通过感官选苗,正常体质健康的苗种体表无伤口,体表黏液完整,无脱落现象。身体扭曲、体表有不正常的斑点、肛门红肿,尾巴卷曲的均为不好的鳝苗。
②流水法:用手轻轻搅动盛苗的桶、盆里的水,让水产生旋涡,如看到鳝苗沿桶边、盆边逆水挣扎、游动,为体质好的鳝苗;如被卷入旋涡而无力游动、挣扎,说明鳝苗体质太差。
③拍击法:击一下容器,黄鳝会因忽然受惊抖动而出水响声,并且头朝下,尾朝上或竭力外逃, 说明黄鳝敏感健康。如反应迟钝,头朝上,尾朝下,卷曲抽搐或仰肚子为不健康鳝。
④挤压法:用拇指和食指捏成箍形,将鳝体从上到下箍拉一遍,探其是否有梗手感;用拇指顶压黄鳝腹部,从中端至肛门,看其是否有黄色的浓状液。若有,说明鳝苗有病。
⑤提鱼法:将鳝苗提起,看其尾巴是否向上打勾,打勾强烈的是好的,不打勾或打勾不强烈的是劣质鳝。病伤和中毒的黄鳝,全身或局部粘液脱落或减少,手抓无光滑感或光滑感不强,或提起黄鳝,粘液明显脱落,这类鳝不宜选做鳝苗养殖。
⑥盐浴法:有些外伤较难发现,应注意检查。如将黄鳝倒入3~5%的食盐水中,受伤个体会立即窜跳起来。受伤鳝不适宜做种。
⑦手抓法:手抓时感觉鳝体硬朗并有较大的挣逃力量是健康鳝;手抓即着,柔软无力,两端下垂者为不健康鳝。
注意:①选鳝苗时用手感受容器内的水温,如水温与正常水温相差较大,且水质较清,苗种颜色感观虽好,但苗种乱窜不安,则苗种较差。(有些苗种贩子为了提高苗种的感观颜色,在中途把水换成井水,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养殖户尽可能跟车直接购买苗种。)如水温相差不大,水质浑浊,苗种活动较稳定,则为好苗种。②选对进苗种的时机,千万不要在下雨天或快要下雨时进苗,应在晴天且至少有连续4~5天晴天时进苗,还应考虑苗种当地的天气,两边的天气最好不要相差过大,以免苗种进箱后产生应激和“水土不服”,导致出现上草现象。
12种劣质鳝苗不能要:
⑴体表有伤痕、腐烂病灶病斑(腐皮病),粘液脱落和有寄生虫的鳝苗不要;
⑵头大体细,身体卷曲、颤抖(体内寄生虫病) ;
⑶头乌出血,嘴尖破皮和口腔内充血发炎的鳝苗不要;
⑷尾部发白呈絮状绒毛、尾溃烂、尾出血、尾巴黑软的鳝苗不要;
⑸肛门红肿、发炎突起、出血、色暗(肠炎病)的鳝苗不要;
⑹发烧鳝苗不要;
⑺眼瞎的鳝苗(有白朦住眼)不要;
⑻鳝苗体表花点微小且密集的不要;
⑼用药捕法捕捞的黄鳝不能做鳝种;
⑽用钩捕法捕捞的黄鳝不能做鳝种,看到头有钩眼或咽腔有钩眼的不要;
⑾电击捕捞的黄鳝不能做鳝种,某部位有电击破皮的痕迹或解剖后有淤血部位的不要;
⑿夹子夹破的,用手箍拉鳝体有梗手感的鳝苗不要。
苗种的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要根据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确定运输的方法,近距离的可以用竹篾框或塑料容器装,但需注意光照或密度大时所形成的高温。远距离运输时用大容积玻璃箱带水运输,同时用护苗露加100倍水稀释后(或应吉宁加100倍水融化后)泡苗,半瓶护苗露或1包应吉宁泡1000公斤苗,中途不要换水,特别是井水、自来水和加冰,只能用自然温度的池塘水以免温度差形成应激,另外长距离运输最大的危害是震动,可在车内底部铺些柔软的水草。
苗种的放养:
(1)放苗前的准备:
a. 插箱:放苗前45~60天,要做好插箱准备工作 (建议网箱规格:长3米×宽2米×高1.2米,网眼16~20目),以利于有害物质释放以及形成藻类生物膜避免擦伤;网箱用毛竹固定,插箱时,网箱口高出水面50cm,网箱底距池底30cm左右,网箱间距保持在1~1.5m,这样便于投饵,也有利于水体交换。网箱面积占池塘面积的比例不要超过35%(15~20个)。网箱插好后,需浸泡除去有毒有害的物质和气味。
b.水草移植:水草的移植,最好是前期把水草寄放在一个小塘里面,杀除蚂蝗等害虫后,再移植到网箱内。水草的选择,有的地方用水葫芦,但水葫芦9月份根容易烂,且不易搭建食台,所以最好选用水花生,水草面积占网箱面积的70%~80%,以利于遮荫、避阳、栖息和增加溶氧;水花生进箱前,要对水花生进行处理,杀灭蚂蟥、螺蛳等被带进来的虫病害。
c.健康清塘、肥水:放苗前一个星期,先用百安威(或绿康露)消毒,隔天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灵),对网箱和水面进行全面解毒。之后按4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酵素钙肥1包(需浸泡一夜)对着网箱重点泼洒,起到养草保苗的作用。
这些工作基本是在4~5月这个时间段完成,主要是根据气温的高低和气候的稳定进行操作。
d.适温性练苗:在放养鳝苗前先测暂养容器和养殖池的pH值和水温,如果两者的pH值差在0.5以内,水温差在2℃以内,可以放苗,如果两者的pH值差>0.5、水温差>2℃,就要进行练苗,将暂养容器的pH值和水温逐步调整至与养殖池相近或一致。练苗可以预防应激性感冒、发烧病。操作方法:鳝苗下箱前,先把容器内的水逐步换掉,第1次倒掉1/3后(倒水时用细网将鱼苗拦住,防止鱼苗倒出),加入池塘的水,水位不要太满,最好是离容器顶端10公分处为宜。20分钟后再倒掉容器内1/2的水,再加水到原位(加水时应尽量靠容器边上慢慢倒入)。20分钟后将整个容器的水全部倒掉,再加入水到原位。之后用应吉宁或护苗露泡苗。应吉宁或护苗露提前用一个容器化水,再兑到放苗种的容器内。(每250公斤鳝苗用1包应吉宁或半瓶护苗露),30分钟后准备称苗下苗,称苗下苗时应轻拿轻放,切不可大力导致苗种受损。
(2)提高放苗成活率:
苗好,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大家对鳝苗十分重视。目前鳝苗来源主要集中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尤以河南、安徽的苗比较多。常见的黄鳝品种如下四种:
1.深黄大斑鳝:该种鳝个体肥壮,体色深黄,在背部和两侧分布不规则褐黑色大斑,大斑从体前端至后端在背部和两侧联接成数条斑线;
2.土红大斑鳝:其体色土红,尤以两侧较明显,其他特征与深黄大斑鳝相似;
3.浅黄细斑鳝:体色浅黄,斑点细密,不明显,几乎无斑线;
4.青灰细斑鳝:体色青灰,身体上有较细点状褐黑色斑点,但不形成斑线。
实践证明,前三种鳝易于驯养,生长速度快,尤其是前两种,是人工饲养的最佳良种。
放苗前后必须防抗应激:
1.投苗前4小时按50个网箱泼洒纳米氧1瓶+护苗露2瓶,减少鳝苗因环境改变而导致粘液脱落;
2.苗到之后,平衡水温,一个网箱6平方的,一次放足25斤;
3.放苗后4~5小时,按25个网箱用应吉宁、超C各1包混匀干撒,增强鳝苗的生理机能,使其能快速适应环境;
4.放苗第二天,按40个网箱用解毒超爽1瓶泼洒,防止黄鳝应激发烧感冒,从而导致大头病的发生;
5.第三天按25个网箱用肝乐、活性蒜宝各1瓶混匀泼洒,防抗应激,同时可以对鳝苗体表做轻微的消毒处理,保护粘液增加抵抗力。
经过三天的防控应激,鳝苗基本已经适应了网箱的环境,这时就要认真地观察鳝苗的情况,把那些看得见的、上草的、活力差的,或是有伤口的苗挑出来(即所谓的残条)。若损耗不多,且上草的也很少见,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驯食;若损耗多,且还可以看见很多上草的鳝苗,那么除了继续加强防抗应激外,还需赶箱摸底,看剩余多少,活力怎么样,是否需要补苗。若鳝鱼出现较多的死亡,这种现象主要因病菌引起,应按30个网箱用本草康1瓶+活性蒜宝1瓶加水稀释后泼洒。待鳝苗稳定后,按25个网箱用百安威1瓶对鳝苗进行消毒处理。
放养规格、密度应合理:要求在同一网箱放养同一规格的鳝种,大小应基本一致,如果个体差异太大,会出现大吃小的现象。鳝苗规格以每公斤30~40条为宜,每个箱子放10~13公斤左右。苗种下箱前要分级筛选,严格挑选把关,防止病、弱、劣苗下箱。
放苗时间要适宜:4月份,有些养殖户也会投放一些本地苗进行养殖,但基本还是要等到6月初后,天气稳定了才开始大量投苗。放苗时要尽量避开5月份,主要是因为5月份天气极其不稳定,其次是黄鳝进入产卵期 ,经不起搬动和运输。
放苗时必须要注意天气情况。首先是苗源地的天气,要有一段比较长时间的稳定天气,气温在25℃左右。因为苗大都是野生的,靠农户笼捕收集而来。天气不稳定,极易造成苗大量的积压,容易导致黄鳝受震、挤压、擦伤,严重影响苗的质量;其次是当地最好要有7天左右的稳定天气(高温最好),鳝苗进箱后,天气稳定,可大大提高苗的成活率。
驯食和前期管理:
由于是捕捞的天然鳝苗,进箱后一段时间对人工投喂的饵料采取拒食的态度,要求进行必要的人工驯食工作。下箱后影响成活率的关键时段在前20天,要求以下方面入手:
(1)调节改善水环境,由于栖息环境突变和密度加大,应激反应加强,皮肤粘液分泌减慢导致抵抗力下降,外界致病生物易侵袭。此时需控制内外水环境,保护表面粘液,在1周内防抗应激是关键。
(2)黄鳝初入网箱,对新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应在放苗4~5天稳定后开始投饵驯化。黄鳝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因此,投喂应在傍晚5~6点进行,饲料投喂在事先做好的水草上(即食台),每天投喂一次,黄鳝很贪食,吃得过多会造成消化不良,严重的还会胀死,所以,每天投喂的饲料量一定要得到有效的控制。投喂的饲料在2小时左右吃完为宜,每天吃剩的饵料要及时捞出,但不能随意动箱,以免造成死亡。
鳝种入箱后3天不投饲,第4天开始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螺蚌肉、小杂鱼等,开始时,蚯蚓50%,螺蚌肉30%,小杂鱼20%,经绞碎混合,捏成团后定点投喂,投喂量为鳝体重的1%~2%,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蚯蚓的投喂量,增加螺蚌肉、小杂鱼、黄鳝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最终至小杂鱼占50%,螺蚌肉占35%,配合饲料占15%。
如仙桃张沟那边的养殖户,基本形成这样的驯化方式:红丝虫、蚯蚓等驯食开口,拌喂健长灵+活性蒜宝,驯食时间尽量延长,使苗子开口率高。驯食过程按照“红丝虫(蚯蚓)→红丝虫+鱼浆→红丝虫+鱼浆+饲料→鱼浆+饲料”的过程慢慢驯化,全程内服健长灵+活性蒜宝。
苗子稳定后,按25个箱子用1瓶百安威对苗子进行消毒处理,主要是预防鳝苗粘液脱落后的细菌感染,加速伤口的愈合。
整个驯化阶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快的一个星期,慢的一个月,有些驯化不好的,整个养殖过程吃食都很差。这跟苗种、鳝苗体质、管理者水平有很大的关系。驯化好后,黄鳝进入了快速生长期,这也就是养殖黄鳝最为重要的冲刺阶段。
关键控制技术四 健康养护底质和水质
“黄鳝养殖,溶氧是核心,健草是基础,培藻是前提,护水是关键,养底是重点”。水质、底质、水草、藻相、溶氧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因此,养水、护草、改底、培藻协调管理很重要。要想养好活爽的水质,必先培出优良的藻相和健壮的水草。要想水色藻相稳定,底质的改良和养护不可麻痹大意。下面水质、底质养护与改良的一些细节性的经验与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前期的水质养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预防和养护工作应从养殖开始就应重视:施完基肥培起水色,投放鳝苗3~5天后,视水质情况,每10-15天1次用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旺1瓶+特力钙1包追肥和养水(可用8~10亩)。因藻类生长繁殖的初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对营养的质量要求较高,如不及时补施高品质的肥料养份,水色容易掉清,藻相因营养供给不足或者营养不良而“倒藻”。水色掉清会导致池塘中鱼类天然饵料缺乏,水中溶氧偏低,鳝苗会出现食欲不振、活力减弱等现象。而且,追肥之前要用解毒超爽(每瓶用4~5亩.米)解毒,3小时后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纳米氧+特力钙)活化底质,增强底氧,这样肥水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中后期底质的养护与改良
黄鳝养到中后期,投喂量逐步增加,排泄物也会越来越多,多种动植物的尸体累加沉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繁殖过快,塘底的负荷逐渐加大,这些有机物如不及时采取正本清源的措施进行处理,造成底部严重缺氧(有机质的腐烂至少要耗掉总溶氧的50%以上),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就容易发生底部泛酸、发热、发臭,滋生虫害、病菌、病毒,使黄鳝活力减弱,免疫力下降,引发疾病,如:细菌性肠炎、疖疮病、出血病、烂尾病、腐皮病等病症。所以,鱼塘中套养花鲢、白鲢以控制藻类过剩,投放密度为10~30尾/亩,还应定期清理底质隐患。所谓隐患,是指剩余饲料、粪便、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营养成份,怎样消除这些隐患呢?使用针对残余营养成份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淀粉等进行培养驯化的具有超强分解能力的复合微生物底改与活菌制剂,如金池安、黑金神、灵活100、新活菌旺、粉剂活菌旺等。这样既可避免底质腐败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还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将有害物质转化成水草、藻类的营养盐供藻类吸收,促进水草、藻类的生长。增强藻相新陈代谢的活力和产氧能力,稳定正常的pH值和溶解氧。实践证明:采取上述措施处理行之有效。反之,我们不注重改底,任塘底的有机物腐败,前面所讲的底质腐败的危害,就会毫无疑问的发生。特别提示: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耗氧是暂时的,是可以防控的(补充外源氧),是变害为益(有机物通过生物合成,可转化成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的营养盐)。但有机物腐烂耗氧是长期的,是极其有害的隐患,是致病源。
关于底改产品的选用,养殖户要理性的选择,不要被概念的炒作所迷惑。比如“增氧型底改”、“清凉型底改”。这类底改大多是以低质石粉为材料做成的吸附型产品,用户只是凭表面直观的感觉判断其作用效果,比如用了这类产品后表面看起来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少了,水清爽了一些,殊不知这些悬浮颗粒被吸附沉积到塘底,就会加重塘底的“负荷”,一旦塘底“超载”,底质就会“爆胎”(恶化)!加上这些颗粒状的底改,沉入塘底后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来溶散,用后不仅增氧效果不明显,反之还会降低底部溶氧,要不为什么这些底改用得越多,肠炎、肝脏坏死等症状不仅得不到控制,反而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使用产品时,理智的选择是关键,不要被“概念”迷惑。否则用了产品,花了成本,效果却大打折扣。
气压低,闷热无风天,白天泼洒降解灵,防止应激和缺氧。一般情况下,凌晨1点至早晨7点为池塘溶氧量的至低期,晚上9点左右泼洒降解灵(或粒粒神),降解灵、粒粒神能通透水体,增强水体的活性。当池塘溶氧量处于至低期时,应适逢其时恰到好处的补充外源氧。
黄鳝养殖前期以改善整个池塘底部为主,可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中后期由于投饲量大,网箱内的氨氮、亚硝酸盐也会增加,可定期7~10天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得立康)。
(三)中后期的水质养护
水质的好与坏,优良水质稳定时间的长与短,取决于水草、菌相、藻相是否平衡。三者共生于水体中,就象一个三角架一样,缺任何一边都不会牢固。水体中缺菌相,水质不稳定,缺藻相,水体易泛浊(水中悬浮颗粒多),缺水草,黄鳝像少了把“保护伞”,所以养一塘好水,就必须适时地定向护草、培藻、养菌。
根据水质肥瘦情况,应酌情将肥料与活菌配合使用。如水色偏瘦,可采取以肥料为主以活菌为辅进行追肥六抗培藻膏1桶+黑金神1包(或粉剂活菌旺3包)混合浸泡3小时左右全池泼洒,可用8~10亩;上述产品属氨基酸和小肽型的培藻养草专用肥,可全溶化于水,既不消耗水中溶氧,又容易被藻类吸收,是理想的追施肥料。追肥前同样建议先用解毒超爽解毒,随后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纳米氧+特力钙)活化底质,增强底氧,利于肥水。追肥时不宜采用生物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这两种肥料有机质含量较大,既消耗溶氧,又容易使氨氮升高。如水质过浓,可按4亩用金池安1包+藻健康1包泼洒,晚上用降解灵;3~4天内,水色就可变得清爽嫩活。
水草管理:需注意防水花生虫害,前期可用活性蒜宝预防,发生虫害后,要抓紧时间进行防控,而且要经常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得立康)加强对水草根部的保健。
(四)中后期危险水色的防控和改良
鳝养到中后期,在水质的管理与养护上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中后期不用追肥,因为有大量的有机物沉于塘底是种植水草很好的肥料。其实不然。水草、藻类对营养的需求有其特殊的个性,除氮、磷、钾外,还要补充一些必须的微量元素。中后期塘底的有机质除了耗氧腐败底质外,对水草、藻类的营养作用不大,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它作为促进水草、藻类生长的营养。为了防止危险水色的发生,请认真参考前面所讲的“中后期的水质养护与改良”的细节进行防控。
下面列举一些中后期容易发生并对养鳝、养鱼造成危害的几种危险水色供大家识别,并就这类水质提供一些改良的经验和办法供大家参考运用。
酱红色、黑褐色:这种水中含大量的原生动物和赤潮生物(鞭毛藻、裸甲藻等),主要原因是投料不科学,管理失常,中后期残饵及粪便增多,改底排污不及时,用药不科学缺技巧,导致水体中悬浮有机物的增加,水质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形成优势种群并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这些赤潮生物分泌的麻痹神经的毒素,很容易造成养殖对象中毒并死亡。这种水质浓浊、色死、粘滑、有腥臭味。养殖对象食欲不振,活力明显减弱。这种水质如处理不及时得当,肯定会引发严重的病害,如中毒症、肝肿大、肝坏死等。
浓绿浑浊:(又称蓝绿或暗绿水色)这种水色的表面有时会产生一些漂浮物,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悬浮颗粒,水面呈现油污状,水质浓浊、色死、粘滑,泡沫拖尾难消失,这说明有害藻类的浓度大,并开始死亡。下风处泡沫堆积的表面有明显污物粘附,并伴有腥臭味,增氧机打起的水为暗绿或暗蓝绿色。这种水质中的黄鳝减料明显,活力减弱、鳝体瘦弱,如不及时得到妥善的改良处理,同样会导致如前所述的疾病危害。
酱红色、黑褐色、浓绿浑浊水处理对策:排换水10cm左右,泼洒百安威或绿康露(每瓶2~3亩.米),第二天上午8点左右泼洒解毒超爽,中午10点左右按4亩泼洒金池安1包+藻健康1包,傍晚时泼洒六控底健康+粒粒神,3~4天后用六抗培藻膏+新活菌旺稳定水质。
暗黄色:这种水色是以甲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这是由于池中存积的有机物被有害生物分解,底质酸化、pH值下降所引起。这种水是致病水质。
白浊色(又称乳白色):水中有害微生物和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纤毛虫过剩繁殖,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水中的有机碎屑较多,这种水质属致病性的水体。
暗黄色、白浊水处理对策:用百安威或绿康露(1瓶2~3亩)泼洒,傍晚用纳米氧(1瓶3~4亩),第二天上午进3~5cm的含藻新水,按6~8亩将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旺1瓶+清源2瓶浸泡2小时后全池泼洒。
青苔、泥皮、丝状藻:造成青苔在鳝池中蔓延的主要原因有:①水位较浅和光照较强,导致青苔暴发。②水源中有较多的青苔。鳝池进水时,水源中的青苔随水流进入池塘并大量繁衍。③大量施肥。养殖户发现水草长势不够理想或发现已有青苔发生,采用大量施无机肥或农家肥的方式进行肥水,施肥后青苔生长加快,直至全池泛滥。④过量投喂。黄鳝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过多,剩余饲料沉积在池底,发酵后引起青苔孳生。⑤清塘不彻底。若上一年池塘发生过青苔危害,第二年养殖前又未清塘或晒塘,则青苔发生率很高。此外,防止鳝病时乱用药物造成水质污染,过量施用碳酸氢铵、磷肥和未经发酵的有机肥使鳝池生态受到破坏,或在移植水草时将青苔带入鳝池,均会造成青苔泛滥。
青苔大量发生后,由于池塘中有大量的水草需要保护,因此常用的硫酸铜及含除草剂类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人工捞除往往又会加快青苔扩散,因此青苔的控制应重在预防。常见的预防措施有:①种植水草和放养鳝苗前干塘曝晒1~2周;②清塘时每亩鳝池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③消毒清塘5天后,务必用黑金神和粉剂活菌旺进行生物净化,不仅消除养殖隐患,同时还消除青苔和泥皮;④种植水草时水体施健草养螺宝,促进水草生长,适度肥水,防止青苔发生;⑤合理投喂,防止饲料过剩,饲料必须保持新鲜。
对策:按5亩.米用黑金神1包+粉剂活菌旺1包+藻健康2包浸泡1晚于第2天上午泼洒,第3天上午按6亩.米用酵素钙肥1包+六抗培藻膏1桶尽快肥起水色。
黄泥色(俗称泥浊):源于塘底老化,底泥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底泥丧失应有的生物活性,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泥浊,且极其难调。养殖户大多采取聚合氯化铝、硫酸铝钾等化学净水剂处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使泥浊水的处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即:泥浊—聚合氯化铝等—泥浊—聚合氯化铝等。近两年来养殖形势在全国来说一年更比一年难,与有些养殖户不理性的用药,导致养殖环境恶化不无关系。
对策:泥浊水质要耐心地渐进处理:引进10cm左右的含藻水源;按8~10亩.米将特力钙1包+六抗培藻膏1桶+清源2瓶混合浸泡1个小时于晴天上午9点全池泼洒。待培起水色后,再用黑金神+藻健康追肥以稳定水相。
一旦遇到泥浊水确实难调或无法调好时,要有平和的心态,按照解毒和养护的思路顺势而为,同样可以养殖成功:每10~15天1次,将粒粒神和解毒超爽错开使用增加底氧或解毒,2小时后按每8~10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降解灵2包养护水质。
分层水:有水体表层呈带状或云团状水色不同的分层;有水体上层水浓下层水清分层;有水体表面洁净,但中下层水很混浊,这些分层水质容易导致溶氧分层、pH值分层、盐度分层。主要是因气候恶劣,底质恶化,气压低,水面张力大,水体上下层交换能力差.底质变坏,微生态循环受阻,用药施肥不当生态循环被破坏所引起。
对策:如气压低或阴雨天前后,按3亩泼洒降解灵1包+离子对钙1瓶破坏水面张力,促进恢复水体上下层的生态循环;天晴时按6~8亩用量将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旺1瓶+清源1瓶浸泡混合泼洒可有效解决水体分层的问题。
油膜水:
起因:水质恶化,底部恶化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大量浮游生物死亡,尤其是藻类的大量死亡,在下风口水面形成一层油膜;过量投喂鲜活饵料、劣质饲料;形成残饵等物质漂浮在水面上;水草腐烂、霉变产生的烂叶、烂根;岸边垃圾等漂浮在水中与水中悬浮物构成一道混合膜。
对策:巡塘时,把烂草、垃圾等漂浮物打捞干净;排换水5~10公分,按3~4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得立康1包改良底部,消除有毒物质,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3小时后按8~10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黑金神1包修复水色,强壮水草,净化底质。
蓝藻(主要是微囊藻):如网箱放置密度过大,加上高强度的投喂饲料,黄鳝的排泄物和散失的残饵大量进入养殖水体,致使水体营养盐类过多积累,水质很快变肥,温度适宣,微囊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如果没有藻类的消耗途径,就会因过度繁殖,在高温季节藻类大量死亡,释放毒素,引起鱼类中毒。
对策:适当控制放养面积和放养密度。定期(7~10天1次)按6~8亩用黑金神1包和六抗培藻膏1桶浸泡1夜后于第二天上午全池泼洒可有效预防微囊藻、蓝藻、青苔和泥皮的滋生和繁殖,同时用解毒超爽全池泼洒和用清源拌料投喂,可有效防治黄鳝因微囊藻引起的中毒。
氨氮超标: 黄鳝对氨较为敏感,主要由于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泌而成的,或是氮化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产生。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一般也以氨的状态排出。氨的毒性很强,及时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黄鳝的生长。
对策:平时少用化肥和生物渔肥, 先用解毒超爽解毒(1瓶用3亩),3小时后按4亩用1包金池安,第二天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2~3亩)干撒;同时用清源、活性蒜宝、酶解多糖各按1%拌料投喂。
亚硝酸盐超标:亚硝酸盐对黄鳝的危害较大,亚硝酸盐来源多样,与残饵粪便、腐败的水草、底部有机质多溶氧量低未能及时氧化分解有关。
对策:按3亩用解毒超爽1瓶解毒、3小时后用亚硝快克(2包3亩),第二天按3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粒粒神1包,同时用清源、活性蒜宝、酶解多糖各按1%拌料投喂。
上述处理方法虽然有些麻烦,处理成本稍高,但效果显著;养殖实践中,因上述危险水质、底质处理不当导致黄鳝和池塘中鱼类发病甚至死亡的例子很多,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