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宝典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998-2399
电话:
0898-65900372 67440992 
67440993 13519881663 
13876006683 13518818238
传真:
0898-65780928 
华南办:
0756-5516139 13318970122
网址:
www.jva101.com 
(中文实名:卓越水产)
E-mail:
h1nzhuoyue@126.com
海参养殖技术 
健康高效人工育苗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二)
作者:小编 日期:2022-01-23 点击数: 

关键控制技术四.稚幼参培育

(一)室内幼参培育

大耳幼体末期,幼体急剧缩短为原体长的1/2-1/3,身体由透明逐渐变为不透明,幼体出现5条明显的纤毛环,即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沉落于附着基上不久即从体后端的腹面生出第一个管足,自此幼体发育为稚参。生活习性也从幼体时期的浮游生活转变为附着性生活。

1.附着基及其投放

当幼体20~30%发育至樽形幼体时,即可投放稚参附着基。附着基的种类有①聚乙烯波纹板:②聚乙烯薄膜;③聚乙烯网片。实践中主要用聚乙烯波纹板每片波纹板的规格约为30厘米×40厘米,将波纹板插入专用的塑料框架上,每个框架插15~20片;波纹板要用百安威得立康(每立方米水体1克)化水浸泡2小时,泡完后反复冲洗,彻底清除污物及药物残留

附着基投放时机适宜,过早,不利于幼体在水中的分布,还易败坏水质,影响幼体的发育和变态;过晚,部分五触手及稚参已经落到池底,影响附着基上稚参的附着量。一般当20~30%幼体变为樽形幼体时投附着基,附着基投放前预先附上一层薄嫩、优质的底栖硅藻(在水温18~22时需一周左右),附着苗量和稚参成活率明显增加。根据池中幼体的数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投聚乙烯波纹板80片左右。

2.稚参附着密度

稚参营附着性底栖生活,以周围附着基上的饵料为食,若附着密度过大,相对摄食空间减少,则不能摄取足够的饵料,加之随着其排泄物的堆集,稚参的生活环境日渐恶化,造成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附着密度过低,则不利于充分利用附着空间,单位水体出苗量减少。稚参初期的附着密度以0.5个/ cm2左右为好。近几年,不少苗场为了提前出售稚参(俗称“小白点”),附苗密度大大增加,但高密度培育持续时间一定不能太长,要及时剥离、疏散,否则的话,很容易造成短时间内大量死亡。

3.投饵管理

饵料品种:

a.底栖硅藻:底栖硅藻是稚参附着初期的最佳饵料;

b.鼠尾藻:包括鲜鼠尾藻磨碎液和干粉,投饵后耗氧低、不粘稠,对水质污染轻,完全能满足稚参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是当前应用比较广的一种饵料;

c.人工配合饵料:随着海参人工育苗的规模迅猛发展,鼠尾藻资源日渐枯竭,不少大型海参育苗单位都自己加工配合饵料;主要原料包括鼠尾藻、海带、螺旋藻、鱼粉、扇贝边等。目前市场上的海参饲料,多是生料非熟化饲料,在人工配合饲料提高饵料蛋白、脂肪达到促生长的同时,因其是生料而导致的肠胃等消化系统疾病也相应增加。所以,真正优质的海参饲料要达到生长快、发病率低,一定要解决熟化、促消化、防肠炎等系列问题。建议在配合饵料中添加酶解多糖、健长灵、多维等增强稚参免疫力、改善水质、减少疾病;

d.海泥:最早海泥指海浮泥,是海中石礁上面的,以及海中挂养扇贝笼里面生长的各类底栖硅藻为主的及其里面寄生的一些底栖贝类、小虾等,是海参喜欢的天然生物饵料。这种新鲜的海泥富含底栖硅藻、有益细菌、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等,使用合理得当,可节约成本,提高育苗效果。但近年来,由于海参的养殖户增加,天然海浮泥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很多人以海湾的泥作为饵料投喂海参,这种海泥以硅酸盐为主的真正的泥,其中也有少量的底栖贝类、小钩虾,但底栖硅藻的量较之海浮泥却少之又少。由于现在的海泥不仅营养价值较低,而且会认为带来许多桡足类的卵和成虫,许多有经验的技术员已减少海泥投喂量,或不喂海泥。 经众多养殖场验证,只要在人工配合饲料里面添加适量的各类天然海藻粉、虾糠、贝壳粉(以牡蛎粉最好)等,海参养殖可以完全做到不喂海泥。

发酵饵料:健长灵、酶解多糖、金肽康选用新鲜、精纯、强壮的酵母、乳酸和复合芽孢等二十多种菌群,用它们发酵饵料不仅利于开胃诱食、促进生长,还能净化底质和水质,消除腐败有机物、氨态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抑制弧菌、红圈(红细菌)和白绒的滋生,提高参苗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提高成活率,降低饵料成本,而且规格整齐,活力好。

发酵方法:干净的容器,放入10公斤料+健长灵100毫升+酶解多糖20克+金肽康20克+红糖20克+3公斤海水搅拌混匀敞开发酵,发酵最佳时间是4天左右,冬天为10天左右,发酵完成后有酒曲香味,发酵时无需充氧,每天搅拌1-2次,不得与抗生素同用。

投饵:若附着基上预先附着底栖硅藻,稚参附着前几天以摄食底栖硅藻为主,可不投饵或少投饵,根据底栖硅藻的数量和稚参附着密度情况,变态后3~5天开始人工投饵。若附着基上未附底栖硅藻,投附着基后第2天就应投饵。早期可投鼠尾藻发酵饵料(用10公斤鼠尾藻+健长灵100毫升+酶解多糖20克+金肽康20克+红糖20克+3公斤海水混匀按上述方法发酵),或投鼠尾藻磨碎液、底栖硅藻,并添加酶解多糖健长灵各1%,随着稚参的生长,逐渐加投新鲜海泥、配合饵料等,还可添加适量的螺旋藻粉、海带粉、酵母、鱼粉等,同时添加酶解多糖、健长灵各1%。需要注意的是,附着基投放之初几天,只要水中仍有未变态的浮游幼体,就要继续投适量的单胞藻饵料。前期用300目筛绢网袋过滤,后期80~40目筛绢网袋过滤。

正确确定投饵量:投放附着基以后,每天观察附着板上饵料量和幼体胃的饱满程度,酌情增减投饵量。以鲜鼠尾藻滤液为例,稚参在2毫米以下,日投喂10~40克/米3,并补充少量单胞藻和底栖硅藻;稚参长至2~5毫米时,日投喂40~100克/米3;稚参长至5毫米以上时,日投喂100克/米3以上。鲜鼠尾藻粉碎后的利用率约30~50%,应按实际投喂量计。配合饵料和鼠尾藻干粉一般按稚参体重的5~8%投喂。海参在不同的水温和生长阶段以及在同一阶段苗的活力不同,摄食量都会有所差异。投饵可参照以下模式标准: “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海泥为辅”的模式,一般以投喂后3小时左右水变清为宜; “以海泥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的模式,一般以投喂后5小时水变清为宜;③每次喂料之前,看到至少有2/3的海参“出爬”为宜,因为海参吃饱后,有“回窝”的习性。④刚附板1个月左右的稚参,一般参照波纹板网片槽沟内残饵多少以及气石打出气泡在水面的多少(投喂海带浆和螺旋藻的除外),决定投喂量的多少。

投料过多的危害:①引起消化不良,造成拖便现象严重,导致池底脏且发粘,人为导致倒池、剥片频率加大,加重苗的应激反应,如不倒池容易引起海参肿嘴、化皮等各类细菌病发;②导致水长时间混而不清,有些客户在早上喂完料后到晚上再喂时水还是浑的,长时间水混导致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升高,溶氧降低,海参会出现肉刺不挺、体表不光泽、生长缓慢等现象;③造成人为增加了养殖成本。如果担心投料少了会影响海参的生长,可少量多餐,及每餐投喂量少,每次摄食时间短,但每天投喂次数可适当增加,由暂时的1~2次增加到2~3次。白天投饵量一般要控制在晚上的一半左右,白天占总投饵量的1/3,晚上占2/3较为合理。

优化海参摄食及生长的环境:①正确充氧:平均每立方米水体不低于一个气头,充气时,气泡越小越好,像下小雨一样为宜;充气速度越快,气泡越大,溶解于水体里的溶解率越低;②控光:白天育保苗的车间光线越暗越好,苗的规格越大要求光线越暗。有条件的尽可能将棚顶及窗户遮好,严防透光,棚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③消噪:棚内噪音主要来于充气机的噪音,所以充气机一定要摆放在苗室外;另外,建棚选址时尽量避免人流、车流较多的地方。④换水:换水量大小对海参生长和摄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大换水对海参刺激较大,不换水又容易造成水质和底质恶化,以微水流、少换水为好;⑤其他:如药害、频繁的倒池、水浑等因素也会影响海参的摄食及生长。

    降解变质饲料(氧化、酸败、霉变)的毒性:饲料出现变质、发霉等情况,常规采取高温水煮的方法来降解其毒副作用,但这种做法并不彻底,打个比喻,就像花生霉变(含有黄曲霉素和霉菌毒素),尽管经高温蒸煮或炒熟,但并不能降解其毒性,人吃了后肝脏照样会中毒。一旦投喂了变质饲料(氧化、酸败、霉变),一定要外用解毒超爽0.5克/米3解毒,一天1次,连用2天,并在饲料中添加清源、酶解多糖、活性蒜宝等产品排除和酶解毒素。

4.水质管理

    水交换:通过换水和流水的方式实现培育用水的更新。但换水量越大导致池内的水环境变化越大,水环境的变化越大对苗的应激越大,特别是在春秋季节或冬天升温保苗时,每次换水的温差若达到2℃以上,苗就会萎缩、不吃料、爱拖便。所以,换水量应根据水温、稚参规格、投饵以及水质情况掌握,稚参附着初期每天换1/3量的水即可,随着水温的升高和稚参的生长换水量稍略增加。若水上起粘膜,气石打出来的气泡在水面上不爱散掉可考虑多换水,换水的时间一般在气温、水温较低时进行(早晚各一次)。换水过程中,如果附着片上的粪便等污物较多可将附着架提起并轻轻晃动,使其落入水中,随水流排出。

保育苗所用水质的好坏受天气、潮汐的影响,遇到大潮水、风浪较大、持续阴雨天时,海水会脏而混;水温较高投饵量偏大也会导致池底发臭。所以抽水应避开以下时段:

①每个月农历的初一至初三、十五至十八是当月潮水最大的时候,潮水越大水质越浑,因其水浑,水中耗氧物多,而溶氧低,各种厌氧的有害致病菌数量多,故而潮水越大水质越差;

②每天早晚有两次潮汐,一般白天潮位小,晚上潮位大。鉴于上述原因且白天水体的光合作用强,溶氧高,故白天水质远远好于晚上,另外白天海水的温度受光照影响比晚上要高,故特别是在春、秋、冬季白天进水更有利于降低换水后温度过低而造成对苗的应激,一般苗室内的水温比外面海水温度要高1℃左右;

③大风大雨时,近海岸的水一般比较浑浊,此时应尽可能减少换水或者不换水。遇到育保苗水质脏浑和底臭时,每换一遍水用一次百安威、纳米氧各0.6克/米3,净水、防底臭效果明显。

地下海水与天然海水的差异:

地下海水优点:冬天水温较高且一年四季较为稳定;缺点是重金属(铁、锰等)会偏高,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无机盐偏多,同时溶解氧、pH值、包括一些维持海参渗透压调节的钠、钾离子偏低,尤其是钾离子较天然海水严重偏低,另外,地下海水中生物品种非常少,一些有益藻及有益菌群几乎没有,水体自身净化的能力非常弱。天然海水的优点:水中生物种群非常多,其中的有益菌群及有益藻类不但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体的溶氧同时许多品种还可作为海参的生物饵料直接被利用,一般在地下海水中偏高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天然海水中会比较少,只是天然海水受潮汐、气候、地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相对地下海水来说,天然海水不稳定因素比较多。

用地下海水保苗时必须注意:提前掌握好自用地下水源的水质特点,如重金属高的(检测地下水的重金属高不高,可用塑料或玻璃器皿取些水样,用少量强氧化剂漂白粉或次氯酸钠放入其中,若水成酱红色一般含铁高,若水成紫黑色一般含锰高,若水成咖啡色一般铁、锰都高),尽可能不用此水保苗,否则海参长得慢,苗易僵化。如迫不得已使用时,可少量多次常用解毒超爽(0.5克/米3)解毒。在天然海水水温适宜时,可在地下海水中掺杂天然海水混合使用。喂料时常添加清源、酶解多糖、活性蒜宝,在防病助消化的同时解毒、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另外,在日常管理中要根据水质、稚参生长情况适时倒池、换片以防底臭、底层红细菌过多而造成病害。

重视对海参育苗室储水圈的水质处理:在海参育保苗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储水圈水质老化、或遇上雨季水环境不稳定时,换水后会对室内的海参苗直接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参苗萎缩、摄食量下降、死亡等情况时有发生。病害发生时如果只针对室内的海参苗或水环境进行治疗或改善,忽略了对室外水环境的改良和恢复稳定工作,就会陷入治标不治本的恶性循环中,往往越治越病,越病越治,最终苗被折腾的所剩无几。我们要“以防为主,以养代疗”,所以储水圈水质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如藻相老化水色发暗时,我们应按每立方米水体投入六抗培藻1克、新活菌旺1克、清源0.5克防倒藻,恢复藻相、菌相平衡;雨水过后,应投入解毒超爽、纳米氧防底热、缺氧和水体有机质含量过高,并可有效防止赤潮的发生。

充气:充气不仅可以补充氧气,在投饵时还利于饵料分布均匀。在整个培育过程中,最好连续微量充气,尤其是投饵时应充气,以使饵料在整个培育池内均匀分布。投完饵料后停止充气1~2小时,以使饵料沉淀附着。另外,因附着基的阻隔,池内各处换水量往往不均,易造成局部缺氧,故充气石分布要均匀,并要经常调整气石位置。

倒池:即将原培育池的参苗移入另一新池继续培养。第一次倒池一般在投附着基后第15~25天,此后,根据水质、水温、密度、病害等情况,一般5~10天倒池一次。夏季高温季节,水质容易败坏,病害易发生,可适当缩短倒池间隔时间。

正确倒池可改善水质、调整密度与规格、防治病害,但操作不慎易造成参苗损伤。正确倒池的操作:倒池一般在早晨进行,在倒池前一个晚上需要减料或不喂料,因海参吃的越饱,耐低氧能力越低,抗应激的能力越差;同时,在倒池前一个晚上用护苗露、纳米氧各0.46克/米3护苗防应激;②初期倒池时,因投饵量小、稚参排泄物不多,加之稚参个体小、易受伤,池底和池壁上的稚参可留在原池。先将附着基移到预先备好的新池中,将原池水放掉,放水过程中用微流水轻轻冲去池壁和池底的残饵、粪便与污物,尽量减少对附在池壁、池底上参苗的冲击,使其留在原处不动,再从其它池取出带参苗的附着基放入该池,加入新水;可视老水水质情况,倒苗前尽可能先倒1/32/3的老水过去,以尽可能保证水质稳定(稳定水温、盐度、pH值、藻相、菌相等),减少参苗应激。随着参苗规格的增大和抵抗力的增强,后期倒池时则要视残饵和粪便的多少,将原池壁与池底的参苗移入新池培养,对原池进行彻底的洗刷和用百安威(1克/米3)消毒。③倒池后苗受到应激,机体激素分泌增加,体内水分升高,大量重要的营养物质被消耗,内环境平衡失调,导致抗病力下降。传统上,很多育苗户在倒池子前后,会采取土霉素等抗菌药物来防病,而抗菌药的毒副作用会加重对苗的刺激及伤害,故在倒池子时若没有常见的粘包现象,倒池后完全没必要用抗菌药。倒池后每立方米水体用护苗露、纳米氧各0.4克,连用13天,对缓解苗的应激提高苗的摄食有很好的帮助。

但倒池频率越高对苗的应激次数也会越多,从而人为影响海参摄食,提高因应激以及机械损伤对苗的伤害,故倒池的次数越少越好。需不需要倒池一般需根据池子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出现以下现象之一:①池底不黑、不臭、没有“红细菌”;②网片上没有“白绒”等大型真菌出现;③池底的苗较多没有往网片上部、池壁上部爬的趋势,则及时安排倒池;否则,不管间隔时间多长都没有必要倒池。

洗刷网片和池子用百安威绿康露效果好,用量可大可小,洗刷完了就等于消毒完了,无需再浸泡消毒,既安全无残留也不伤苗。

    附着基的更换经长时间培养,附着基上堆积了大量残饵、粪便等污物,易繁生有害病菌,有的还长出许多玻璃海鞘、线虫等,所以要及时更换附着基片,改善稚参的栖息环境。首次更换附着基的时间不能太早,一般要在稚参长至4~6毫米(附着后约40~50天)后进行,此时管足已达8个以上,活动力和抵抗力明显增强。20-30天更换1次附着基,间隔15天泼洒1次百安威(0.4克/米3),具体视底质的污染情况灵活掌握。

稚参密度调整:如附着苗初期密度过大,随着稚参的生长,应逐渐稀疏,并按大小规格分类培养,以便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培养较整齐的大规格苗种。譬如3~5毫米的稚参,每个波纹板片的附着量以不超过500个为好,最好调整到200~300头。稀疏方法除了直接在水中冲涮外,还可间隔抽出部分附苗密度大的板,间隔插入另一新框架,在空档处再插入新板,数日后稚参又可自行分散附着。  

    光照强度的调节:参苗附着后,为了便于附着基上底栖硅藻的繁殖,加快稚参变色,可适当提高室内光照强度,但不能太强,且光线要均匀、柔和,如长时间过强或过弱甚至全黑暗,都易造成海参死亡量明显增加,一般应控制在2000勒克斯以内。 

5.越冬保苗

用健康高效的“养护”保苗技术取代传统的抗生素保苗技术。传统的海参越冬保苗都是以常规饲料为主+抗生素拌料投喂,或定期投放抗生素及抗生素药浴参苗。长期在水体中投放抗生素,容易导致参苗体质差、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这些海参在参圈养殖时容易发病。随着海参苗种培育量的增多,许多养殖户对参苗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苗场提供更加健康的苗种。

    而“养护”保苗技术是通过养护水质、解毒、抗应激以及养护参苗体内微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方法,强健参苗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促进海参生长,提高参苗成活率。

冬天常温保苗:由于水温低,冬天一般很少投饵,水温3℃以下苗基本不摄食也不生长,苗自身免疫功能也会降到最低点,冬天频繁的大风使水质易发浑且温差变化大,苗易发病且得病后不易治疗,所以要想做好常温越冬的防病工作:①在水温10℃时,让苗提前适应少排水、少换水,在投料时,适量提高饵料蛋白(并提高清源、活性蒜宝、酶解多糖的添加量)以备在越冬前提高海参的肥满度,减少或不用海泥投喂,每公斤料添加金肽康、本草康、多维10克提高海参抗病、抗应激的能力。②冬天在水浑或水温温差较大时,可完全不换水,在天气水质适宜时可少量换水,但每次换水量最多不能超过1/3,正常可37天换一个全量的水。尽可能延长倒池子、换片的时间。在不投饵的前提下可长时间不倒池不换片,具体视苗的状态而定。③换水后若水浑及时用清源0.5克/立方米水+新生态0.3克/立方米水,净水稳水防止底黑底臭。

冬天升温保苗:冬天保苗海水经锅炉人为升温,避免了冬天因水温过低海参不长且易发病的缺点,但人为升温成本较高,而减少换水量成了降低成本的唯一通路。要想降低换水量提高水体自净功能,需考虑:①水温在1012℃时即开始升温为宜,如在8℃左右开始升温会因温差过大,人为诱导发病,如吐肠、化皮等。②升温时应少投料或者不投料,同时每天用护苗露、纳米氧各0.4克/米3,一天1次,减少海参对升温的应激,提高海参的抗病力。③维持水温在最适宜苗生长的水温18℃左右,太高浪费能源,太低又达不到升温目的。④饵料采用海藻粉或优质品牌配合饲料,拌喂清源、酶解多糖、活性蒜宝等提高饵料的吸收利用率,减少粪便发粘、发臭对网片、池底和水质的污染;⑤日常用清源+新活菌旺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防止水中氨、亚硝酸等有害物质的升高。⑥少量多次换水以防早晚温差过大,正常温差应控制在0.51度为宜,温差超过2℃就会引起海参萎缩,不爱吃料,生长缓慢;温差3℃以上极易诱导海参排脏,一般气温越低早晚的换水量越大,同时充气机应放在较暖和的地方(如有人住的升温的房屋里),因冬天北方气温都很低,一般都在0℃以下,在24小时充气增氧的同时水温下降幅度会过大。⑦池底不黑不臭且苗分布均匀、活力较好时,尽可能不倒池子不换片;如需倒池,倒池前2小时以及倒池后2小时,全池泼洒纳米氧+护苗露抗应激,降低倒池对海参带来的伤害。

 冬天升温保苗如用地下深井水,要注意防控纤毛虫(尤其是累枝虫、聚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其寄生部位主要是呼吸树和肠胃内,肠胃寄生较多时海参往往不吃料,呼吸树内寄生较多时,往往伴随肿嘴、摇头的现象发生。防控:每次换水后每立方米水体用百安威纳米氧各0.4克,一天1次,连用2天;情况稳定后,每2~3天用一次百安威(0.4克/米3)+纳米氧(0.4/米3)预防,如果情况严重,要结合勤倒池子、勤剥片,减料或停料。

6.防抗应激:

海参的应激:指海参对各种内、外环境因子的变化或身体收到异常刺激所做出的各种生理反应的总和。

应激对海参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是海参生存的前提,没有应激反应,海参就不能适应任何超出一般生理调节的环境变化与要求;另一方面,应激也引起海参自身内环境的变化,过强或过长的应激反应,对海参生长、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轻的会影响海参的生长发育,严重的可导致海参免疫下降,丧失再生功能,诱发疾病,甚至化皮死亡。

应激的因素主要包括:密度大、溶氧低、水质污染、换水量过大、气温突变(包括气候引起的盐度、温度变化)、药物刺激、藻相不稳定、菌相不稳定、营养不当、换料、运输、光线、噪音、倒池、涮片、筛苗等等。养殖过程中要想参苗少发病长得快,首先要始终保持苗的伸展,要想苗伸展,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苗的刺激,所以在海参的育保苗过程中如何减少应激是整个育保苗技术的核心关键点。

减少应激的措施:一方面要在生产上尽可能的避免各种可以引起应激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要提高海参本身的抗应激能力。建议在应激因子产生之前及产生之时,通过外用本草康、活性蒜宝、纳米氧、离子对钙,同时结合拌喂清源、酶解多糖等优化环境,增加体质,达到抗应激的目的。

 (二)室外稚幼参培育

海参育苗主要有室内育苗法室外育苗法两种,由于室内育苗法受到饲料单一、水交换量小,容易造成育苗系统内部污染、老化、成活率低等局限,人们开始探索室外育苗法,室外育苗成本低,参苗适应能力强,但受不可控制的因素较多。

选址:室外育苗最重要是选择适宜的海区,育苗海区水质应清新无污染,潮流平稳,受风浪影响较小,饵料丰富。室外育苗在网箱中进行,网箱由内层(200目筛绢做成)和外层(20~40目塑料网或尼龙网做成),整个网箱固定在木质框架上。

投放亲参:育苗季节将亲参放入由40~60目筛绢制的产卵网箱内(长2米×宽1米×高1米),排放的精卵和孵出的幼体逐步扩散到大网箱中继续发育。

投饵:如自然饵料丰富,可不投饵;如自然饵料缺乏,应适量投喂配合饲料,每公斤配合饲料拌健长灵、酶解多糖、清源各10克稍加水拌匀后放置1小时后投喂。或者自行合理搭配饵料:优质配合饵料45%、纯度较高的鼠尾藻粉20%、海泥15%、网毛粉10%、虾糠粉4%、扇贝边粉2%、酶解多糖1%健长灵2%清源1%

网箱育保苗注意事项:①及时清刷网箱上的附着物,保持水流畅通:网箱育保苗一段时间后,会被藻类及有机质碎屑糊死,造成箱内水流不畅,造成氨态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参苗会因此而萎缩、化皮。每2~3天,每立方米水体用解毒超爽0.5克+新生态0.3克降解有机质,络合重金属,促进水流畅通,延长倒换网箱的时间;②最大程度减少倒箱时海参苗的应激性反应:a.倒箱前停料或减料,每立方米水体用纳米氧0.5克+护苗露0.5克,倒箱后再投1~2天;b.倒网箱时尽量避免强光下操作,可使用遮阳网搭棚或使用遮阳伞。③大的风浪过后及时整理网箱,避免绳子缠绕;④认真观察稚幼参的生长、敌害活动、天气状况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 稚幼参的保苗

   稚幼参的保苗指将小规格的稚幼参培育成大规格的苗种,目前主要由两种方式:一是在适宜的自然海区保苗,二是在养参池内保苗。保苗选址、设施、培育方法等与稚幼参培育要求大体相同。